……

一九六四年最後的幾天(從廿七日到卅一日)我在伊州大學度過,不止我還有二百多個中國同學;不止中國同學,還有七千多來自北美洲各地的,包括許多國籍的大學生。我們同一的目標是參加國際學生福音團契(IFES)的宣教大會(Missionary Convention)。

……

……中國基督徒留學生一個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缺少傳福音的異象,一部分是出於盲目、不關心;一部分是漸漸冷淡,失去了當初的負擔,亦有一部分是受環境的拑制,沒有犧牲的決心,中國留學生百分之九十留居美國,而亞洲方面缺短人才這個事實我去年六月的信中已討論過,這兒不想再贅。自那一封信以後半年來我對這個問題有更透徹的認識,對留學美國的中國同胞亦有更深刻的理解,我的看法也因此有一點改變,我不想再厚責留下來的同胞們;我體會到這一代中國人的苦衷,並且這個問題是很複雜的,是多方面的,不能簡化地、一方面地看它。不過,我卻想報道一些令人興奮的消息,也許可以鼓吹一下我們的士氣。

中國代表特別討論會其中一個聚會的題目是「鄉土的呼喚」(Missionary Calling from Home),就是特地討論到留美的中國基督徒是否有責任回到自己的鄉土負責傳福音的工作。……其中一位負責討論的是一個牙科博士。Y博士在牙科學上有高超的成就,被委哈佛大學牙科研究院當教授及進深研究。可是在他的事業正如旭日高升之際,他感到神呼召他到台灣去為祂工作,他毅然放下他的高職到台灣去,一方面作一點牙科工作,一方面投身該地的學生工作(校園團契),他逗留了兩三年,主要是觀察和實地體驗。目前他暫時回到哈佛大學完成他一些責任,可是他在正式考慮永久地委身台灣的學生工作,他的見證感我肺腑,最使我感動的是他的謙卑。

這一件事的經過並非出自他口中(他從不提自己的事),而是出自敬佩他的同工口中。他自己只是簡單地說:「我不是一個佈道家;我沒有口才講道;我只是高興跟學生們在一起。」可敬的Y博士!他生活的見證比千言萬語還來得有力!

從那次的討論會中我們又獲得另外的消息:就是縱使大多數的中國青年都嚮往學問、名譽、地位、金錢、安逸,仍有小部分——雖然是極少的——甘心地、樂意地肩負他們的責任,因為他們看到了那個異象……我們聽到的消息,例如是有一兩位在美國已獲得博士學位,前途大有可為的青年回到台灣去,寧接受較低的職位,較微的薪金,為着主給他們的托付,又有幾位在台灣畢業的大學生,成績超卓的俊傑,來美就學成數很高的青年,寧放棄這萬人競爭的機會,加入校園團契的隊伍,因為他們不忍看見羊群沒有牧人。

是的,這是令人興奮的消息,這是感人肺腑的見證,我曉得赴會的二百多中國同學中,不少已暗下向主許下聖願,願全獻身心;不少已看到這個異象,向東南亞,向全球傳福音的異象;不少已開始作準備,準備更多的犧牲。

……

(摘自《蘇恩佩文集》第一冊,書信第一組之九,頁471-474)

Change – Witness – Triumph was the theme of the Urbana 64 Convention, directed by Eric Fife.

Messages at the Seventh InterVarsity Missionary Convention covered the ministry of the Christian, world problems facing this generation, circumstances in the student world today, and God’s challenge to the person who desires to serve him.

Urbana 64 Speeches and Stories